免费小说尽在一起读小说网_一起读免费小说网!

小说首页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您可以按"CRTL+D"将"一起读小说网:免费小说阅读网"加入收藏夹!

首页 > 小说库 > 军事 > 大唐风流军师 > 第262章 初夏长安热似火(三)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第262章 初夏长安热似火(三)

2022-10-31

天才 一秒记住 本站PC端网址
[一起读小说网] www.yqdxsw.com
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猫国际美食全球购

其实李彦并不懂什么,大部分是礼部官员办理的,但这一次科考皇上十分重视,又是这种考试方法,人数之大,录取之多,实属罕见。李彦参加过后世的高考,但可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科举。

他是总办,又是监督,礼部尚书崔游可是博陵崔家的人,这一次成为主考官,当然有他的小算盘。有几个他举荐的人,相信一定能录取。在几个主考官员中,他们几乎把前三十六名在心里已经定名了。以陈明德为首的这些人,包括萧瑀 ,孔颖达,哪个人没有家族子弟,没有学生?

这些人很清楚,不可能弄一些草包上来,那样即使录取也在朝堂站不住脚。这三十六名可是直接授予官职,也可以说直接是京官,将来前途无量。最后丙级那三百六十人根本不考虑,世家子弟怎么可能去那些地方,就留给那些寒门子弟吧。

这样一来皇上也能说得过去,七个主考官心里都有数,他们这时候是没有事情可作的,他们的事是批阅试卷,评定好坏。

当参与这些事的时候,李彦才知道,原来古代科考这么严格,比后世还厉害。考试的人员一但进入考场,再就不能出来,全部考试是七天,那就是考生要在考场住七天时间,完成各学科的问题答卷。

李彦站在曲江书院考场外面,看着十六卫的士兵,检查那些排着队进入考场的学子。他们每个人手里一个号牌,那是他们考试的地方。

如此严格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从隋朝大业年间开始的制度,考场内一个人一个单独的小房间,是没门的那种,一排排有些像公共厕所。里面一个桌子,一把椅子,再没有别的东西。三面墙一个盖,可以避风雨。

这时候,李彦才知道为什么不能冬夏考试,必须是春秋。如果是冬夏,五到七天时间,在这样的地方,不冻死也得热死。再看考试的学生,那就千奇百怪了,富人家的当然条件好,穷苦人家的又是一番景象。每个人带七天的干粮和食物,官府只提供水,其他的不管。

七天啊,在一个几平方米的地方呆七天时间,李彦想想都浑身发抖。和蹲七天拘留一样的日子,打死他也不参加。那里除了一个桌椅以外,再多出来的就是一个马桶。每个参考的人都是大包小包的带了很多东西。

李彦问身边的褚瑜:“你参加过吗?”

褚瑜摇头:“没有,但我见过,有些条件不好的和身体弱的可能晕倒在里面。我听父亲说,也有人死在考场。”

李彦吓一跳:“你赶紧去太医院,让苏威做好准备,派往每个考场一些医生,做好准备。”

褚瑜连忙点头,坐车去安排。崔游走过来,李彦摆摆手,崔游以前是不怎么瞧得起李彦的,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他再也不敢小瞧这个不男不女的公主了。连忙过来躬身:“参见公主。”

李彦问道:“你怎么过来了?”

崔游说道:“这是礼部的职责,臣不敢懈慢,防止出问题。”

李彦点点头,崔游也很有能力,这么大的考试,准备这些东西就是一个很繁琐的事,能安排的这样井井有序,实属不易。也就说道:“崔尚书辛苦了,皇上知道,一定嘉奖。”

崔游确实很累,其他主考官那是批阅试卷,这时候没事。李彦只是监督,上下所有的事都是礼部的,他一个尚书,两个侍郎,礼部的人员几乎累的半死。听到李彦这样说:“臣不敢居功,为皇上出力,是臣的本分。”

李彦说道:“崔尚书,付出就有回报,你会发现今天的努力不会白努力。”

崔游没说什么,他以为李彦是指他也是为了照顾自己家族子弟呢。

李彦不再和他说什么,而是对金吾卫将军巩凡说道:“巩将军,这几天就辛苦你了,试卷收起来之后,立即封存,送到我的地方。”

巩凡连忙躬身回答:“公主放心,绝对不会有问题,也保证无一遗漏。”

李彦说道:“那好,通知校尉士兵,注意观察,除了作弊以外,尽可能照顾他们。这当中说不上就有两个未来宰相,那可是皇帝的人才。”

巩凡连连点头:“是,臣可不敢得罪他们,皇上偃武修文,以后就是他们的天下了。”

李彦摇头:“巩将军,你错了,文武是两只手,缺一不可。并不是武将不重要,国家的安宁还是要靠武将的。没有军人的牺牲,哪来的国泰?没有文官治世,哪来的民安?不要泄气,军人的位置在战场。”

巩凡是草根出身,升到今天这个位置,是一刀一枪拼上来的。所以他很忠心,也很得李世民重用信任。否则不是世家出身,怎么会成为卫戌皇城保卫大内的金吾卫大将军。听到李彦的话,有些感激的说:“多谢公主理解。”

李彦一笑:“我越是武职”。

巩凡笑了,他们有些忘了,李彦也是武将。

金吾卫参与监考,也是没有过的现象。李彦不得不请示李世民动用军队。因为人数实在是太多了,无论哪个机构都没有这么多人。曲江书院是左金吾卫,国子监太学是右金吾卫,东校场是左右卫卫的士兵。

考房前面不远一个士兵,这一次科考只是军队就动用好几千人,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让天下叹服。

对于李世民的决定,李彦一开始并不同意,李彦同意少数民族参加,但不同意其他国家的人参与。

可李世民的想法让李彦不知道是佩服还是鄙视,李世民认为天下本一家,他是他们的父母,汉人是他的儿女,夷戎也是。大唐应该包容天下,教导万民,并不是指汉人。

李世民的心胸让李彦折服,最后坚持只是不许东瀛扶桑的人参加,其他的人也就不再坚持。李世民也弄不明白,为什么李彦非常恨那个遥远海外的岛国。根据他的使者说,那只是一个弹丸之地,还没开化的野蛮之地,战乱不断。为什么李彦恨他们?谁也搞不懂。

李世民有些奇怪的看出来,李彦好像有些怕他们,学习上所有带技术性的一概不让他们学。曲江书院连突厥、吐蕃和高句丽的人都没有,但李彦不排斥南越的人,这是为什么?搞不懂的李世民也就不再和李彦争论,同意东瀛的人不参加,其他的人可以参加。

这样一来,参考的人中有好几百不是汉人,竟然还有十几个西域胡人。他们被要求必须使用汉文,其他文字一概不行。

对李彦的狭隘思想,连房玄龄这个一直支持李彦的人也不再支持他,可李彦又不能明说。但无论如何,他就是不让现在的东瀛扶桑,也就是后来的日本参加。

谁也不知道李彦怎么想的,其实他想的是有一天自己带领船队把那个地方灭了,把那里变成大唐的版图。不过李彦知道,那很困难,自己必须有能力建海军,发展造船业以后才能实现。

对于李彦的一些奇怪作法,大臣们已见怪不怪,不过他这一次提出预备官员,开发蛮荒之地,增加录取人员数量,再也没人说李彦没有治国才能。

一连七天时间,李彦的马车不断出现在三个考场,他终于见识到这个时候科考的不容易。

有些地处偏远的地方,在接到通知的时候就动身了,半年时间才到达长安。那些家里条件不好的,能到达已是不错了,还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难怪一旦考上会那么高兴,就这份辛苦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哪像后世那么容易,飞机、汽车、火车、轮船,可以几个小时到达千里之外。

这时候,大部分地区没有人烟,野兽遍地,有多少人死在进京赶考的路上都不知道。可李彦却真的拿不出什么办法改变这点,他只能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改变大唐的交通状况。可是,只有几千万人口,却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李彦真的明白为什么长孙无垢让李世民放出宫女,说是为大唐增加人口。为什么男人娶很多媳妇,战乱和灾害让人的寿命很短,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差,出生死亡率很高。所以才会出现女孩十二三岁结婚,十四五岁就生孩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男人在战争和灾害中死亡率远远高于女人,大唐是男人少女人多,这恐怕是形成一夫多妻制的原因吧?

随着时间李彦对时代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他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也在减退,所以能主动为李世民提供更加可行的方法。这也是朝臣逐步接受李彦的原因,李彦正一步步与这个时代相溶。但他改变这个时代,推动它发展的念头不但没有减少,更加急切。

最大的变化是李彦不再只想着给自己挣钱,而是把天下的事看做自己的事。心胸眼界格局的上升,也必然使他的思想境界发生变化。不知不觉间,李彦身上的王者气势也在增加。其实他不明白,原来自己是公主,现在也是,可这时候恭敬他的人越来越多,敢耻笑他的人越来越少。这些李彦自己只是感觉不到而已。

有时关上门,他也为自己以前的肤浅感到好笑,只想挣钱,过一个少爷一样的生活,那样一个自私的人,又怎么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喜欢。思想转变,促使他这一次发现问题,能主动进宫找李世民提出自己想法。

李彦在一点点改变这个社会,这个社会也一点点的改变他。他想发明电,发明汽车,想造飞机大炮的念头在减少,只想脚踏实地一点点向前走,从基础上推进社会发展。并不想像那些穿越小说里说的那样,几十年甚至几年时间,什么都有了,就差有导弹飞机了,那根本不现实。

到现在十年时间过去了,他研制火药也只是增加十几倍的威力,别说无烟火药,他连********都没研究出来。玻璃也无法大规模生产,水泥也没有成功,只是比白灰强点有限。

以李彦的水平,他开始把精力用在改变思想和观念上,并不是自己去发明什么。尖端科技那是几代人去努力的结果,不是他一下能成功的。

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让李彦在一点点改变他自己的处事方式。七天时间,李彦巡视考场想着自己下一步要干什么。当金吾卫报告考试结束,试卷以全部封存,送进曲江书院的时候,李彦停止了他的思考。

大唐出版社和曲江书院,还有礼部不少文吏,全都被集中起来,还有大批的军队士兵,他们开始李彦的办法,把所有试卷进行糊名誊录,这可是上万试卷,都是书法好的人誊录。

一连十几天时间。以陈明德、李钢、孔颖达为首的十几个主考官员,不知道李彦在干什么。他们没有看到试卷,心里也着急。那些考完的学生更是心急如焚,为什么还没有消息?

礼部政务房里面,终于送来了试卷,可包括崔游在内的这些主考官拿起试卷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

其实想照顾,看到名字和家乡地点,也就知道怎么取舍,特别是那些心中确定,也答应人家的几个人。

但他们拿到试卷的时候,全都傻眼了,上面只有编号,根本没有名字。作为中书令的房玄龄看着这些人奇怪的表情,他没说这是李彦的主意:“各位大人,这是皇上下的圣旨,为了保证各位主考官不偏不倚,公正的选拔人才,从今以后实行糊名誊录制。你们只要根据文章评出好坏即可,最后确定名次的时候,会按着编号和原试卷一起封存,等待皇上检查。你们手里是誊抄试卷,原件以进入大内封存。”

这些人经过暂短的发愣之后,脸上都是奇怪表情。每个人怎么想的房玄龄不清楚,但他相信这些人都在大骂出主意的人。这一来什么世家寒门,全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只有凭借真实水平。

其实这也是一个繁重的工程,没有实行分数制,这不是考理科,是文科。特别是进士科,考的是策论。明经还好说,可策论是最难判断的。上万试卷哪是一天两天能完事的?

第三天开始,李世民不得不下令,各部抽出有能力的人进行初选,把一些根本就文理不通的剔除,一遍一遍筛选,差不多的才交给几位主考官进行鉴定。

因为谁也不知道是谁作的,所以也只能是按好坏品评。这一增加人手,速度快多了。上万试卷,五六天时间刷下了一多半。当只剩三千多试卷的时候,让这些人为难了,真的很难取舍。但也不能三千多人都录取吧?

最后三省六部一起开会,又刷下两千来人。剩下一千五百人的时候,连李世民都参与了。有皇上当然不一样了,在大约考试过后的一个月时间,皇城墙上终于出现了大红纸张贴的名单。

近八百人的名单在墙上好大一片,不但有上榜的人,也有了名次。评卷和李彦没关系,他也想知道都有谁高中。虽然没他什么事,但这是自己一手策划的,里面能不能有几个自己知道的历史名人呢?

所以一大早李彦先跑来。本来他可以去礼部看名单的,但从他考完试把试卷交给主考官之后,李彦没影了,谁也不知道他在忙些什么。

大家全都忙着研究谁能考上的问题,所以,没人注意他。李彦躲出去,这些天他正在北校场和秦怀玉他们在一起。因为骑士团回来后一直在北校场驻守,还没有去鄠县训练基地。

骑士团大部分是勋贵子弟,所以放了很长时间假,刚刚归队进行训练,又进行新一轮扩编。李彦去忙他的骑士团,这里根本见不到他。今天跑来看发榜,想看看都有谁,有没有自己认识的。

很遗憾,李彦根本没有看到他认识的,他找了半天才在乙等三百六十名中看到李俊兰的名字。松口气,看来大哥还是很争气的,能进乙等三百六也不容易了,那可是上万人啊!

再一次扫那三十六名的名单时,他终于看到一个自己知道的名字“上官仪”

刚被这个名字吸引,但听到身边两个人的谈话,李彦立即把上官仪丢在一边,听这两个人说话。

蝶美汇 一起读免费小说网 www.yqdxsw.com



天猫国际母婴超市

天才 一秒记住 本站手机阅读网址
[一起读小说网] www.yqdxsw.com/m/
最快更新!无广告!

设置 手机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X

第1章 今夕是何年第2章 新家第一夜第3章 比比谁更坏第4章 要命一条第5章 原来是穷光蛋第6章 耕种的难题第7章 融入时代第8章 无私奉献第9章 意外收获第10章 玩笑惹的祸第11章 嘴快的坏处第12章 备战备荒第13章 严阵以待第14章 出手相救第15章 平阳公主第16章 离家出走第17章 秀宁再来第18章 邀请第19章 被迫捆上战车第20章 强行征收第21章 造反谁不会第22章 搬空洛南(一)第23章 搬空洛南(二)第24章 驱虎吞狼(一)第25章 驱虎吞狼(二)第26章 狼来了(一)第27章 狼来了(二)第28章 哇,美女第29章 一千贯一年第30章 杨氏教子

设置X

保存 取消

手机阅读X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