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尽在一起读小说网_一起读免费小说网!

小说首页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您可以按"CRTL+D"将"一起读小说网:免费小说阅读网"加入收藏夹!

首页 > 小说库 > 军事 > 大唐风流军师 > 第341章 悄然发展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第341章 悄然发展

2022-10-31

天才 一秒记住 本站PC端网址
[一起读小说网] www.yqdxsw.com
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猫国际美食全球购

此时此刻,李彦也不再客气。狂风暴雨持续了两天多时间,石碣村被夷为平地。全村五百多人,剩下不足三百人,二百多人丧生。但找到尸体的只有八九十人,其他人全都失踪。

最大可能是被卷进大海里,台风掀起的巨浪把临近海边的石碣村等于淹没了一样,尸体一定是随着退回去的海水卷走了。

大灾过后,所有的村民都目光呆滞,他们茫然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该干什么。

李彦只好暂时代替了村长的位置,一来村长腿被砸伤,二来,他也真不知道怎么办。当狂风巨浪袭来的时候,村民才知道,不但是台风,还是如此大的台风。本来就是茅草房,哪能抗住这样的大风,有些有经验的人躲到了地窖里,可大海上的水冲击上岸,躲在地下其实更糟,大部分是淹死的。

经过了一天的忙碌,从还有些残存的家里弄点粮食出来,全村二百来人,喝了一点稀粥。这一天时间,李彦也只是办了几件事,第一,派人去县城报告,请求给予赈灾。

第二件事就是把死的人寻找到掩埋,这是夏天,大灾过后是大疫,这点常识李彦还是有的。

第三件事就是派人下海打鱼,哪怕去不了深海,在岸边捡冲击上来的海带和一些小鱼,也不至于饿死,配合残存不多的粮食,维持生存。

很快,出去的人就回来了,根本道路不通,大量的雨水和泛滥的洪水把石碣村通往外面的道路阻死,根本报不了信。几条河水冲毁了桥梁,漫长的洪水把石碣村变成了孤岛。

人没有出去,却带回来好几十人,其他几个被毁的渔村本来想逃难,可根本离不开,听说这里有人就跟着来了。

李彦规定必须喝开水,哪怕再渴,也不能喝浑浊的水。十几天过去了,石碣村的人奇迹般的并没有出现得病的。有计划的灾后自救也体现出他的效果,毕竟是台风和暴雨形成的灾害,来的快,去的也快。

只是洪水造成的巨大深沟和河流,阻挡了李彦派出去人联系县城和其他地方,并不知道灾害有多大。

总算是夏天,只要不出现疫情,就没有大的问题。大部分人是被水卷回大海,所以尸体也不多。

石碣村的一片山坡上也出现了好二百多座坟丘,有些只是一个衣冠冢,里面没有尸体。

每天,李彦很忙,和李丽质两个带领瘸了一条腿的陈道,安抚这些伤心又惊恐的人。总算不错,人口不多,加上四下聚集过来的人,也只有原来的人口数。

临近山坡的地方,盖起了一排排简易的茅草屋,与原来并没有什么区别,相反,比以前整洁了不少,也有了规律。按着李彦的指挥,这个被台风摧毁的小村子,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奇迹般的又站立起来。

统筹安排,合理利用资源,这恐怕是一个现代管理者和这时候人最大的区别。小孩女人在山上挖野菜,男人们在海边捕鱼捞蟹,混合着全村剩下的粮食,留出一部分种子,剩下的全村过起了共产党主义。按李彦的说法,这是社会主义大食堂,全村人共同生活,风雨同舟,渡过最艰苦的岁月。

李丽质黑了,也瘦了不少,身上的皇家贵气在消失,但她的泼辣劲确一天天见长,也学会了骂人。对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张嘴就骂,有时也会操起木棍打几下。全村多大年纪的都有,他们对李丽质和李彦不是怕,是尊重,是感激。石碣村、海湾村、黄岗村,如今变成了一个村子。虽然没有明说,也没有坐下来商量过,但李彦以成为村子里的头领,也是全村人公认的村长。

看着李丽质风风火火,从海边到村子里,有些黝黑的脸,一双赤脚走在沙滩上,李彦是爱怜,是心疼。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唐公主吗?看到那些被骂被打,还俯首帖耳,陪着笑脸的村民,李彦的心被臣大的幸福感淹没。一个月的时间,石碣村的人就是为了吃的奋斗。

没有人再煮盐了,因为连大锅都没有。海边上一家家的火灶和大锅已然消失不见,仅剩下的几个,成为村子里做饭的东西。

“先生,先生,好消息。”周伯元高兴的跑过来喊道。

李彦放下手里的东西,问道:“什么好消息?”

周伯元说道:“道路通了,今天有县城过来的人说,河水以消,我们能过去了。”

李彦也很兴奋,这一个多月,眼看快坚持不下去了,每天看着那些鱼虾,李彦都想吐,海鲜不能当饭吃。何况全村剩下的鱼网不多,连一条小船都没有,只有几个木筏在海边打一些小鱼。

给他们带来灾难的大海,也让这些人生存下来。如此灾害,石碣村不但没有再死人,还比以前好了不少,地里粮食由于耕种及时,此时以茁壮成长,再过几个月就能收获了。

苦难让全村的人也更加团结,更加有感情,说是一家一户,还不如说石碣村是一个好几百人的大家庭。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都有人抚养,因为在石碣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姓,那就是姓石。

每天都有人感谢苍天,是上天给他们带来李彦和李丽质两个人。道路通了,李彦马上派出十几个人去县城,带上他的钱,去买粮食和农具,还有工具铁料,但奇怪的是李彦没有让人买大锅。

陈道和张明很担心:“杨先生,不买锅,我们如何煮盐?这里耕地很少,大部分不生长粮食,别说上税,吃饭也成问题啊?”

李彦知道,这时大唐是租庸调制,并非是两税法,是按丁收税的,石碣村四五百人,各种税加起来不是少数,所以陈道和张明才担心,不煮盐哪行?

李彦不让人买大锅是他去了那一片修好的盐田,它们被巨浪摧毁,但是冲击水流并没把他们变成平地,还积存了不少水,可惜没有盐种,也就设法快速结晶。不过这些天阳光日晒,水池的水被晒干,底下有一层,很薄很薄的盐面,这就证明,自己的办法可以,既然有晒盐的方法,当然也就不再想煮盐。

道路通了,可以买东西,李彦第一个想的是工具,他不只是想晒盐,他要做船。村子里的人并不知道李彦干什么,但一场灾难,让李彦建立了无比的威信。他说什么,尽管不理解,但全村的人还是很愉快的执行。

当海滩上被开辟,修整出十几块盐田的时候,村民以知道为什么,但大多数人并不相信。盐是种出来的吗?不过,蒋再贤的话让村民深信不疑,这是先生的仙法神术,是不能外传的。

尽管村子里的人脸上掩饰不住好奇和兴奋,但谁也不说,如果哪个人说一句,立即遭到全村人的白眼,甚至被臭骂一顿。万一说出去不灵怎么办?万一被别人知道怎么办?

当涨潮的水把这些水池灌满的时候,把剩下不多的盐散进盐池,全村子除了李彦没有祷告以外,连李丽质也念叨上天保佑,看他们虔诚的样,李彦感到好笑。

一天、两天,水池子里的海水在变少,李彦不信鬼神,但他也紧张。三四天之后,水池里的水只剩下一半了。

李彦清晨起来,来到盐池,当他看向水里的时候,激动得有些颤抖。成功了,原来干净的水池底下一些结晶出现,很少,但意味着成功。这是因为盐种少,结晶产生的慢,如果盐种多,可以出现很多的。

李彦盯着水池看,起来的李丽质,当她看到海水中的盐时,激动得大呼小叫,搂着李彦欢呼。她的欢呼声引来村民,海滩上聚集着全村的人,那些年纪大的游动得流下眼泪,他们再也不用在海边被烟熏火烤的煮盐了。

神人啊!陈道领头跪在李彦面前“盐神”这个称呼出现。当天夜里,全村的人一致决定以后李彦夫妇什么也不用干,他们是石碣村的神。对此李彦否认也没用,海水里是有盐,但能种出来,和地里长粮食一样,这是堪比神农的功绩。

村民大会决定,这种方法不许外传,否则按族规处死,没有盐神说话,谁也不能学。

李彦无奈,他成了神棍,他以不再管石碣村相威胁,才打消了他们盖盐神庙的打算。既然有了工具,晒盐成功,当然李彦下一个计划要开始了。在村子盐滩的一个头上,一片乱石地区开始了他造船的计划。想征服大海征服天下,没有船,那完全是瞎说。

站在海岸边上高高的岩石上,眺望大海深处,李彦的那点愤青思想又开始作怪。他不了解日本历史,也不知道这个时候是日本的什么时代。

但好像在长安的时候,听说日本天皇派使者前来大唐,李彦还没等修理他们,就给弄到这来。这个对大唐羡慕得到了病态的国家,开始觊觎大唐这片国土,终于在千年后,用学自大唐的东西,向中华民族伸出罪恶的手。

把敌人扼杀在摇篮里,是李彦的座右铭。以日本的力量,现在灭他太容易了,只要有渡海的能力,轻松灭掉它。其实对那个地震,火山不断,什么也没有的地方,李彦并不怎么惦记。

要说李彦惦记,只有大洋彼岸的美洲和澳洲,日本那个弹丸之地,没什么惦记的。但灭了他恐怕是李彦最想干的事,这样的目标,什么是先决条件?船,军舰。

陆丰这地方没什么天然良港,但并不影响李彦造船的计划。他开始把村子里的人进行分工,一部分人种地打渔,妇女和儿童照顾盐滩,另一部分人被他带到了这片乱石港湾,开始修建船坞和码头。

果然,海丰县衙传来命令,皇恩浩荡,因东南沿海遭灾,沿海五个州的地方免税赋一年。大唐没有盐铁专卖,可以自由销售的,但没有完成税赋前,只能卖给官府,免一年赋税,也就没人管盐卖给谁了。

平时这里都是盐贩子来收,转手运往别的地方,可是刚刚入冬,来广州进盐的贩子们发现,岭南遇到百年一遇的特大台风,大批煮盐的地方被毁,食盐特别少。

不知道什么原因,石碣村这里不但没减少,反而盐的数量大增,吸引了大批的商人进入海丰安陆。很快离石碣村最近的安陆镇就繁华起来,这不只是盐的原因,是石碣村需要很多东西,特别是木料铁料,还需要大批的工匠。

石碣村李彦家里,海丰县丞黄亦看着面前这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说道:“县令大人听说这里竟然有这样的人物,大为高兴。杨先生,如此人才,怎么能埋没乡间,皇上广开贤路,招揽人才,杨先生可否愿意为朝廷出力?”

李彦心里想乐,******,把自己举荐给李世民才可乐呢,那自己不是送死去了吗?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来到这里以半年多时间,什么动静也没有。

其实也不奇怪,这么交通闭塞与世隔绝的地方,有消息才怪呢。摇头说道:“多谢黄大人,在下才疏学浅,根本无能力当官,只是为乡亲做些事情,谢谢大人好意。”

黄亦有些不高兴,多少人求县令大人举荐都不行,上赶子还不愿意。也就说道:“也好,县令大人说,安陆人口众多,杨先生竟然有这能力,就认命你为安陆的乡正,希望安陆能让大人有所交待。”

李彦心里清楚,大唐官吏三年考核一次,确定升迁还是降级。什么是衡量标准,人口和税赋。这里的盐既然出这么多,当然是县令刘堪的政绩,也就点头说道:“多谢大人信任,安陆的梁先生可是望族,还是他担任比较好。我并非本地人,还是难以服众。我尽力协助梁先生,你看如何?”

黄亦看看李彦,他觉得这个少年很是奇怪,好像无意当官。能成为一个乡正,虽然不入流,但也是官员,身份可大不一样。

梁明仁可是花了不少钱想当乡正,正不知道怎么办呢。县令为了政绩,一力让这个杨青当。听李彦这样说,就点头:“我向县令报告,但你要协助梁明仁。”

“是,是,在下一定。”李彦连连答应。他一直没有可靠的人送信去西域给锦儿,也不知道她弄得怎么样了。现阶段还是低调为主,能不参与官府的事,就不参与。这一次连赈灾的事都是陈道出面的,自己坚决不去。

可能海丰县里早就忘记任城王安排来这么一个人。可陈道知道李彦是流放的,李彦不出面也就算了。

拒绝了黄亦的好意,很快梁明仁成为安陆的乡正。当梁明仁听说是李彦推荐的时候,大老远跑来感谢。有安陆乡正帮助,石碣村终于开始扩大盐田,以扩大到百亩,十几天出一次盐,运盐的车辆已然络绎不绝,还有向这里运输的东西。

当石碣村欢天喜地的时候,李彦才知道,原来自己不知不觉来这里快一年了。盐田成功,如果不是李彦不想张扬,恐怕早就扩大到全县了。李彦并非是有什么技术保密的,只是他不想露出自己在这里。

第一条大船终于成型,之所以用这么长时间,是制造特殊。所有知道的人都吓一跳,铁怎么能浮在水面上?

这条被命名为石碣号的大船,长三十二丈,宽达到了三丈五,他让人惊奇的是,龙骨是铁的,这可是几百个铁匠缎造出来。用铆钉连接,如此大的船是五道风帆,钢铁龙骨,怎么不让全村的人兴奋。

按着老渔民葛里存说,就算碰上海盗撞也能把他撞沉。李彦没有建造这时代战船的经验,还是一个退役的老水军说指挥的。李彦看过的古代战船都是在电影里。

这艘船本来是渔船,可它两侧确有拍杆,前面有撞角,船的两边有箭楼。对此陈道和张明他们十分不理解,这哪是渔船,就是一艘战舰,害怕海盗也不用这样吧?

这艘船终于在过完年的时候下水了,当天石碣村全村庆祝,连梁明仁也送来贺仪。以发展到一千多人的石碣村全体兴奋。那是,这艘船是他们全村的,这么大的船,可以出行很远。

第一次出海竟然七八天才回来,打的渔都坏了。这让李彦明白过来,没有冷藏设备出海远洋捕捞,全是白费,十天半个月时间打上来的鱼全臭了,看来只能近海打渔。

不过很快就研究出这条渔船的用处,他不用打渔,而是把盐装上从这里直接向北,进入海州和胶州,或者装上货物运往广州,李彦第二条船开始制造,他要建造的是军舰。渔船和商船是没用的,这次他想建造一艘更大,采用铁板外壳。可是他正在画图,村民跑进李彦的家:“先生,先生,不好了,快跑,海盗来了。”

李彦一愣,海盗怎么上岸了?猛然想起来,丽质还在海边,他紧张的抓起剑向外冲,一边跑一边喊:“通知陈村长,不要慌。”

蝶美汇 一起读免费小说网 www.yqdxsw.com



天猫国际母婴超市

天才 一秒记住 本站手机阅读网址
[一起读小说网] www.yqdxsw.com/m/
最快更新!无广告!

设置 手机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X

第1章 今夕是何年第2章 新家第一夜第3章 比比谁更坏第4章 要命一条第5章 原来是穷光蛋第6章 耕种的难题第7章 融入时代第8章 无私奉献第9章 意外收获第10章 玩笑惹的祸第11章 嘴快的坏处第12章 备战备荒第13章 严阵以待第14章 出手相救第15章 平阳公主第16章 离家出走第17章 秀宁再来第18章 邀请第19章 被迫捆上战车第20章 强行征收第21章 造反谁不会第22章 搬空洛南(一)第23章 搬空洛南(二)第24章 驱虎吞狼(一)第25章 驱虎吞狼(二)第26章 狼来了(一)第27章 狼来了(二)第28章 哇,美女第29章 一千贯一年第30章 杨氏教子

设置X

保存 取消

手机阅读X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