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尽在一起读小说网_一起读免费小说网!

小说首页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您可以按"CRTL+D"将"一起读小说网:免费小说阅读网"加入收藏夹!

首页 > 小说库 > 军事 > 大唐风流军师 > 第329章 直言犯谏(二)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第329章 直言犯谏(二)

2022-10-31

天才 一秒记住 本站PC端网址
[一起读小说网] www.yqdxsw.com
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猫国际美食全球购

李世民这回没有接言,他发现自己被李彦牵着走。本应该是自己审问李彦,自己是君,他是臣,应该是李彦辩解才对,怎么调过来,成自己辩解了?这种被动的处境,让他极不舒服。但为了表现一个明君应有的风度,做给群臣看,李世民在极力忍耐。所以对李彦的话,没有接言,而是冷静的看着李彦。

对于李彦指责自己的第一条,其实是李彦的不满,让他抓住自己的小辫子。试问哪个皇帝不监视大臣,哪个皇帝又会什么也不知?那能放心吗?能管理好国家吗?

自己安排百骑尉只是监视,并没给百骑行动处理谁的权力,根本算不上错误。但这些话不能说出来,所以,他把责任推到林魁身上。李彦没有穷追猛打,那就证明李彦只是发泄不满,并非有意和自己对抗到底,他心里稍微放下一些。

对于李彦说的第二点,李世民更不担心了,因为自己虽然算不上简朴,但也绝对算不上骄奢淫逸,很是坦然的看着李彦,表现出一个明君的气度。他已看到近处大臣们佩服敬重的眼光,心里有些得意。

李彦也知道自己这背水一战,要不,今天自己得脱取得自由,要不就是身首异处,死于非命。所以他也冷静一下,深深吸口气,说道:“大唐刚刚稳定,户数不过几百万,人口不过三千万,一年税赋只有一百五十万贯,却欠着三四百万的外债,这是事实吧?那是大唐三年的税收数量,我不知道皇上是言而无信,不打算还,还是这些人高风亮节不要了?可就在外债高筑,各地灾害不断,情况刚刚有一点好转的时候,皇上修建仁智宫,把他变成九成宫,扩大了不止一倍,耗费几十万,这是事实吧?又开始让户部拿钱准备修建洛阳宫殿,这也是事实吧?这些得耗费多少钱?又得增加多少百姓的负担?隋炀帝那么浪费,是他老子给他留下的底子,可惜你老子只给你留下江山,却没时间给你攒家底。其实大唐的国力并不比大业年间强,可却大动土木修建宫殿。我就不明白,你也就七尺不到,一百多斤,你要那么多地方干吗?你有一百张床,睡觉时也是躺在一个床上,你不能一夜时间起来三十次,换床睡吧?那就不是睡觉,那是折腾。挣得广厦千间,夜晚七尺而眠,这样的国力,如此的天下,你不顾百姓饥苦,却想着自己享乐,不是骄奢是什么?”

这样的话,魏征、戴胄都说过,连温彦博也反对,但他们说的都没有李彦难听,也没有这样直接。他们的话更容易让自己接受,也有太多的反对办法。李彦的话难听,直言而说,自己反而不知怎么辩解。

李彦可不管李世民脸色如何,接着说道:“按着祖制,皇上有一后四妃、九嫔共计八十一御妻,那就是你有八十一个媳妇,你还不满足,我又是搞不懂了,人的精力有限,再多的女人也没用,你一天换一个,也得快三个月轮一圈,你有那么大能力吗?这样还不满足,还在往手里划拉,你不是淫逸是什么?”

“胡说八道。”李世民终于急了。李彦这是进谏吗?这简直是损自己,骂自己一样,自己是有八十一御妻,但也没听说一天换一个,还三个月轮一圈,那是什么?所以终于火了:“这是祖制,是周礼,并非朕独有,朕已连着三次外放宫女,减低宫中的女人数量。”

“算了吧。”李彦是一点面子也不给李世民:“你放出的是什么?都是年纪大的,长相难看的,那些漂亮年轻的你可都留下了。这是祖制,是周礼,我也没说你错,但是高句丽向你进献两个美女吧?就他们也向你进献美女,可想你的好色名声传多远。你怎么不说不要啊?昔日褒国献女才有西周覆灭,费仲尤浑献妲己,才有商纣灭亡,王充献貂蝉,董卓身亡。高句丽向皇上献美女,为什么?他们怎么不献粮食、布帛和钱物?你到好,很高兴的笑纳,为了显示你的大度和高兴,竟然用宗氏女儿做交换,高句丽用两个不知道从哪弄来的贱女人,换天朝上国的宗室之女,你可真是明君,可真是大唐的皇上,我说你骄奢淫逸已是最轻的,你还想让我说你什么?”

所有人都吸口气,李彦这一番话可不是乱说的,虽然话语直白,很是难听,但引历史借鉴,说的太有道理了,这真是皇上之错。

李世民目瞪口呆,他确实没想到交换这一点,和亲是很正常的,怎么变成交换了?两个高句丽女人也是普通人,李丽青可是自己的侄女啊!这一下,让李彦又抓到把柄。可是,让他承认错误也很难,毕竟是满朝文武面前。

可李彦仿佛要彻底把李世民打倒:“为自己贪恋美色,至亲情于不顾,送自己亲侄女远嫁塞外苦寒之地,换回两个普通女人,怎么能让人心服?李丽青刺我两剑几次杀我,我为什么不怪她?为什么独自离开疗伤?那是因为我了解她的痛苦,可怜她一个弱女子无力反抗,可是你呢?做过检讨吗?”

李道宗被感动了,向李彦深施一礼:“道宗谢谢俊青大度,小女鲁莽了。”

魏征这个不怕死的家伙站出来:“皇上,驸马的语言虽然难听,但字字珠玑,皇上不可不听啊!高句丽包藏祸心,皇上不能不防。”

其实李彦一开始并不知道李丽青为什么那样,也是刚才才知道的,不过,他很聪明的把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让李世民哑口无言。这时候,听通译解释的高句丽王子高亮却害怕了。

突厥被灭,高句丽王高建武有些害怕,一面加强辽东防御,一面让儿子前来朝贡,也请求赐婚,又带来两个美女,想讨好大唐皇帝,这是他一贯对付大唐的手段,却没想到被大唐臣子这样认为的。吓得上前施礼:“皇上,小臣绝没有那个意思,请大唐皇帝明察。”

还没等李世民说话,听完通译的话,李彦火了,他老一套又出来,一脚踹在高句丽王子的腿上,把他踹得跪下来:“放你妈的屁,我们可以说皇上,什么时候轮到你不下跪了?草你妈了个逼,在辽东垒成的京观为什么不拆除?马上退出辽东,否则我灭了你们高句丽,鸡犬不留。”

通译的话说完,高亮傻眼了,辽东城下垒的京观,这个大唐的驸马怎么知道?别说他吃惊,很多大臣也不知道。不过京观谁都懂什么意思。

李彦转身对群臣说道:“隋炀帝远征高句丽,大败而归,损伤三十万,高句丽用三十万汉人的尸骨,垒成京观,就在辽东城下,他们上表称臣,却不拆除京观,是什么居心?还提婚?别说大唐公主,就是大唐一条母狗也不能嫁给他们。”

作为领兵大将是听不了这样事的,立即有人吵吵要兵发辽东,教训这个高句丽王。高亮已吓傻了,顾不得腿疼,连连磕头,说那是隋朝,不是大唐。我们马上拆除,也说不求婚了。

李世民见李彦又一次挑起群臣的情绪,他无耐了,说道:“李彦,你说的有理,朕失察,是我的错误,这条就算你说对了。取消和亲,让高句丽拆除京观,他们的女人送回。”

李彦即使再瞧不起李世民,见他能知错就改,从善如流,这点也不能不佩服他。既然和亲取消,当然也就不再深究这件事。

今天说这么多,其实也不是为了进谏劝李世民,是为了他自己。连一句赞扬李世民的话也没有,而是狠狠的踹了一脚高句丽王子,把他踹一个跟头,说道:“那好吧,皇上听我说第三条。”

李世民有些胆寒了,他真不知道李彦还能说出什么来,说了两条,最后都迫使自己不得不承认,虽然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其实谁都明白李彦说对了。

李彦其实从内心深处也想打击服气李世民,有这个机会他是不会放过的。此时群臣已改变了态度,取消和亲,停止修建洛阳宫,李彦已解决了两个大问题,也开始期待他还能说出什么。

李彦说道:“我说你好大喜功,胆小苟且,你不承认,那我问你这次四夷酋长,他们以前干什么去了?不知道大唐立国吗?为什么不来归附?看我们灭了突厥害怕了,才来归附。这没什么,但他们归附我们能得到什么?领土扩大?有意义吗?他们不纳税,不上贡,空着两只爪子前来,皇上为了什么?就为了听他们说几句好听的。开疆扩土为什么?为的是增加赋税,让百姓过得更好。他们既然归附就是大唐的臣民,为什么是他们自己说了算?还不要他们的税赋,为什么?那和不归附有什么区别?就为了听几句赞扬的话?那是不是好大喜功是什么?再看看来的番邦人,每个人得了多少赏赐?那是中原百姓的血汗钱,是民脂民膏,你一句话就赏给了他们,你又给了中原汉家百姓什么?他们上缴利税是因为国家,不是给这些不听话,劫掠大唐的敌人。他们归附就要拿出为臣子的本分,可是有吗?他们既然是大唐臣民,为什么要高于汉民?自己说了算,不听朝廷的,给他们优惠,你真是可以,欺负自己家的人有能耐。民族政策?既然归附大唐,就是大唐臣民,全都一样,不欺负他们,但也不能给优惠政策。难道汉民是贱种,就应该低他们一等吗?”

李彦也有些累了,松一口气说道:“如果皇上那么愿意听,可以叫天下百姓什么也不干,每天跪在皇城前面高喊皇上英明神武,千秋万岁,文治武功,天下第一,那是不是这些赏赐给老百姓?给他们,强大了就进中原抢,被打败的时候就来归附,然后再得到大笔的赏赐回去,反正哪样都能捞到好处,这样的事傻瓜才不干呢。为什么几千年也解决不了边塞问题?原因就在这。在他们看来,中原王朝就是蠢猪,傻逼,笨蛋。中原王朝软弱的时候,他们可以抢,强硬的时候可以唱几句赞歌,得到赏赐。傻瓜才不干呢,有这样的好事我也干,是你们把他们惯出的毛病。”

大殿里鸦雀无声,不只是朝臣,连李世民也在思考李彦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李彦见李世民的沉思表情,发现他也不是一无是处,也就接着说道:“犯错了要接受惩罚,可是这些边塞之民,他们接受惩罚了吗?不管是犯不犯错,都得到好处,那试想谁还不接着干?反正中原皇朝就这么贱,打着他们,欺负他们,反过来无论是打赢了还是打输了,都有好处。打赢了,中原王朝给好处,打输了,说几句好听的,然后还是得好处。有人会听中原皇朝的吗?这是什么?是赏罚不明,这是糊涂透顶,这是好坏不分,这是贪图安逸,苟且偷安,看到四夷来朝,一个个乐得屁颠屁颠的,还以为占了多大便宜,不是好大喜功,胆小苟且吗?”

这一下,不只是李世民脸红,满朝文武全都脸红了。李彦说道:“算了,说多了你们也不明白,也永远不会明白,当你们的仁人君子,讲你们的仁义去吧。本人累了,也懒得再管这些,我的话说完了,要杀要剐,随便吧。”

李彦说完对身边的李丽质说道:“对不起老婆,我无能为力了,你嫁给我很亏,其实你不用陪我死的。”

李丽质早被感动得一塌糊涂,自己丈夫驳斥的父皇无言以对,满朝文武闭嘴,觉得李彦的身形好高大。虽然李彦说的好多她不明白,但能让父皇认错,满朝文武哑口无言,足以证明丈夫说的有理,很是自豪的说:“我不后悔嫁给你,愿意陪你一起死。”

两个人说完,向外走去。李世民气极了,看来李彦这是要彻底逼自己承认错误。可是,看看下面群臣的反应,再看看李丽质的样,如果杀了李彦,自己的形象就彻底毁了。脸色一沉,说道:“站住,你们眼里到底有没有我这个父皇?”

他没说是皇上,而是说父皇,李彦心里松一下,他知道自己过关了。此时,虽然心里还是有些舒服,但不能不承认,李世民确实有过人之处。虽然也有缺点,身上毛病一大堆,但是,也许就是这一点闪光的地方,让他留下千古的好名声。见好就收,别给脸不要脸,这是李彦一直告诫自己的。

李世民终究是人,他的承受能力也有限,李彦更清楚自己在鬼门关走了一趟,能有命在已是最好的。站住说道:“皇上还有什么要吩咐的吗?”

李世民说道:“朕说过,与众大臣共天下,并非听不进去别人之言的皇帝,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朕终究是人,也难免考虑不周的地方,需要众臣指出。但大臣只是指出没用,要有解决办法,否则就是夸夸其谈,毫无用处。既然指出朕身上这么多毛病,那就要有解决办法,否则有什么用?”

李彦说道:“办法当然有,也早就跟你说过,可是你不听,我有什么办法?”

李世民说道:“你说的什么我没听?”

李彦说道:“我说在大唐周边竖立界碑,警告番邦,进入者即为反叛,你听了吗?真珠可汗,一个番邦,擅自给天朝上国加封号,已属犯上,罪大恶极,皇上怪罪他了吗?还很是高兴的接受了吧?西突厥向******的地方进攻,占领空白地区,皇上也默认了吧?我还说什么?”

李世民一呆,这点因众大臣反对,李世民也认为无所谓,就不了了之,根本没想这些。如今被李彦一问才知道,这些他一件没办好,问道:“事已至此,那你说怎么办?”

见李世民动问,李彦也不想弄僵,那自己真的就会没命了。说道:“很简单,此时各部酋长不是都在吗?下道圣旨,让他们全部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按户纳税,和大唐其他地方一样,不就行了?听的就是真心归附,那也就是大唐臣民,不听的就是抗旨,出兵剿灭,诛其九族,看谁敢不听。”

岑文本站出来:“俊青,那样必然战火连绵,大唐也承受不起啊。”

李彦笑了:“岑大人,就他们那些土鸡土狗,除了西突厥有点实力以外,其他的还用动大军吗?皇上不是召回骑士团了吗?足够用了,哪家不听灭哪家就行。”

对骑士团的战斗力,是有很多人清楚的。房玄龄说道:“番邦地处偏僻,语言不通,不用他们的人领导,实在是难以统御,但用他们的人也难以保证今后。”

李彦笑笑:“房相,你可以在他们的地方派汉人官员任职,无论大小都用汉人,副职用他们的本民族人,让官员在当地大力推行大唐制度,时间一长也就解决了,再说,可以派点驻军,不能等他们势大,发现一点不对,及时剿灭。这些正职官员就是干这个的。再说,那么多学子都想当官,他们可是很盼望着开科取士,多考几回,不就可以了,每次录取了千八百的,两年以后就不缺官员了。”

“好办法。”房玄龄说道:“皇上,俊青之言是谋国之策,臣请对他进行奖赏。”

房玄龄这样一说,李彦连忙说道:“算了,房大人,我现在可是待斩之人,不杀头就是万幸,奖赏还是留给那些番邦吧,否则不是没人喊万岁了吗?四夷来朝,我不知道来朝干什么。”

李世民刚平息的火又上来了,再说,李彦越是表现得能力超强,越是让他不放心。尽管李彦说的都对,可并不能消除李世民对他的怀疑,李锦儿可就在西海,对长安的威胁太大了。

今天李彦的表现又打又拉,什么意思,李世民也不是不明白。

蝶美汇 一起读免费小说网 www.yqdxsw.com



天猫国际母婴超市

天才 一秒记住 本站手机阅读网址
[一起读小说网] www.yqdxsw.com/m/
最快更新!无广告!

设置 手机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X

第1章 今夕是何年第2章 新家第一夜第3章 比比谁更坏第4章 要命一条第5章 原来是穷光蛋第6章 耕种的难题第7章 融入时代第8章 无私奉献第9章 意外收获第10章 玩笑惹的祸第11章 嘴快的坏处第12章 备战备荒第13章 严阵以待第14章 出手相救第15章 平阳公主第16章 离家出走第17章 秀宁再来第18章 邀请第19章 被迫捆上战车第20章 强行征收第21章 造反谁不会第22章 搬空洛南(一)第23章 搬空洛南(二)第24章 驱虎吞狼(一)第25章 驱虎吞狼(二)第26章 狼来了(一)第27章 狼来了(二)第28章 哇,美女第29章 一千贯一年第30章 杨氏教子

设置X

保存 取消

手机阅读X

手机扫码阅读